“没错,对面是核电站。”每当有游客望着海湾对面提问,渔井村村民林玉山都会热情地介绍。在林玉山看来,没有核电站的支持,渔井村就不会像今天一样有人气,更不会入选福建省“金牌旅游村”,而自己也不会自产自销,将自种的百香果做成鲜榨饮料卖出去。
林玉山口中的核电站正是中广核旗下、福建省首个开工及投产的核电——宁德核电站。坐落于福建省宁德市辖福鼎市太姥山镇的宁德核电,如今已迎来1 号机组商运10 周年。
十年来,宁德核电不仅为福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电力,更积极践行企业发展与地方共荣,在闽东地区稳定供电、拉动经济、带动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前,中广核集团策划组织“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媒体代表团一同走进宁德核电基地,全方位感受新时代强国中的宁德核电担当。
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
党建指标盘、支部作战图、支部工作手册……在宁德核电仪控部文化长廊,随处可见该部门在筑牢安全防线中责任落实到个人的“排兵布阵”。
仪控部经理潘烽介绍,近年来,仪控党支部全方位、多维度提升党建业务水平。将相关工作内容进程予以展示,便是仪控支部在可视化上的管理创新。
仪控党支部平日里负责核电神经中枢的维修,是核电“大脑”守护者。
结合支部特点,仪控党支部提出“党员身边无偏差”理念,并提炼出“党员身边无偏差365 模型”,从“组
织、群众、党员”三个层面,实现“走动式、一带多、找偏差、求改进、大安全、零偏差”六大特色,做到五个标准动作,通过党员带领身边人员,持续主动自查偏差,不断改进偏差,最终实现365 天均无偏差。事实上,仪控党支部筑牢核安全红色防线只是宁德核电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缩影。
宁德核电党群工作部副经理但成利表示,2020 年以来,宁德核电党委把“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作为深化改革三年行动的一项重点举措,在党委层面建立“一区两队无偏差”党建引领保障机制,即在公司层级创建党员责任区、党员攻坚队、党员服务队,同时,在支部层面打造“一支一品”党建品牌,逐步构建起“党委+支部”的大党建品牌格局。
为将“党委+支部”大党建品牌格局抓细抓实,在“一区两队无偏差”大党建品牌下,宁德核电党委又提出打造“一支一品”党建品牌,要求各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真正做到以党建促生产。目前,已有20 余个支部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支部品牌。
值得关注的是,在积极落实主题教育相关部署中,宁德核电党委探索制定了“学习-转化-培训-实践-分享”
调查研究新模式,自主开发并由公司员工讲授《调查研究专题培训》课程。提出“干部一人一主题,支部党员全覆盖”的调研要求,选取38 个主题开展调研,持续激发全员思考能力,提升工作能力。
自主创新打开核电发展新天地
2013 年,宁德核电站1 号机组正式投入商运。随后,宁德核电站以每年投产一台机组的速度,在2016 年实现了四台机组全面投产。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田辉宇表示,宁德核电切实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建设宁德核电基地的强大动力,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运营业绩。截至2022 年底,宁德核电一期四台机组发电量达到2422.61 亿度。在2022 年WANO(World Association of Nuclear Operators 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评估中,宁德核电是国内唯一获得1 分的电站,为全球核电运营典范;4 台机组WANO 指标连续三年国内排名第一;公司运营安全标准化获评9.3 级,位列全国第一。
榜单上的业绩,不仅得益于宁德核电想方设法保安全、稳生产,更离不开宁德核电勇于突破,突破卡脖子
技术,持续自主创新。据悉,宁德核电先后研制出了抽穿套管导电芯体专用工具、套管水压试验专用工具、套管吊装专用吊具等,
自主研发工具的实际应用,大大提高了现场的工作效率。
面对国外厂家技术封锁,宁德核电更是研发了首个国产化核级熔断器,填补了核级熔断器和核级鉴定试验空白,国产化后中压熔断器价格降低60%。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推进正掀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为推动宁德核电数字化转型,宁德核电成立数字化转型核心小组,制定数字化转型蓝图。
公司做实做强“科技创新128 工程”建设,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目前,核电工人已开始利用AR 智能头
盔实现巡检、现场维修、远程技术支持和远程签点功能。该头盔搭载光波导的镜片,具备多人远程协同、
语音交互、实时音视频记录等功能,能完全解放工作负责人的双手。“宁核平行系统”则将生产过程数据集成利用,打造二维数字孪生平台,在办公网络即可实现系统设备参数的历史存储、状态监测、建模计算、故障诊断、异常报警等功能。
走出“输血”到“造血”乡村振兴路
“只要是核电站有人过来参观,非工作日我也要当工作日来,而且必须来。”
媒体走访中,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乡村振兴展馆讲解员王丽芳用最朴实的一句话,透露出自己对宁德
核电的感谢之情。
作为国家、福建省各级政府鼎力支持的重大项目,宁德核电深知肩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周边百姓生活的重要使命。一直以来,核电站着力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上下功夫。
曾经,柏洋村所辖的25 个自然村分布于交通闭塞的偏远山区,基础设施条件差,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
600 元,如今,三产服务业方面建有柏洋振兴大酒店、核电配套商营地、闽东乡村振兴学院(研究院)等场所提供住宿、培训、餐饮等服务业功能,仅2022 年三产实现总产值3.5 亿元。而在与宁德核电基地海湾相望的渔井村,宁德核电发挥党建引领,不断统筹资源,集聚各方力量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工作中。从修路、到装路灯,让昔日的小渔村旧貌焕新颜。借助金牌旅游村发展的有利契机,渔井村在2022 年完成了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道路、生态停车场、低压线路、七彩海鲜广场、水上乐园及人工沙滩工程等提升改造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显著的提升。宁德核电有限公司派驻渔井村第一书记王雪松介绍,除了“输血”,宁德核电积极推动渔井村“换血”“造血”。
所谓“换血”,渔井村与宁德核电各党支部开展共建工作,通过共建活动,拓展村民的视野,转变思想观念,如关爱老兵老党员困难群众、消防讲座实操、民宿直播宣传、撂荒地开垦等,办实事解难题,贴近生
活,实用性强。
所谓“造血”,指宁德核电帮助村民从传统的渔业、农业中脱离出来,投身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渔井村在宁德核电鼓励下大力发展旅游业。
通过这几年发展,环海路成了爱情线,石头房“变身”民宿群,废渔网串起打卡点,摄影基地、休闲垂钓
基地等纷纷上线……渔井村逐渐改变传统“渔家乐”模式,成了靠旅游增收致富的“渔景村”。2023 年春节期间,渔井村共接待游客3 万余人,带来经济效益约500 万元,创下历史新高。
促地方经济发展,惠周边百姓生活。十年发展,宁德核电守初心,强发展,勇担当,善作为,推动新时代核能高质量发展,毋庸置疑是新时代
核电领跑者。
当下,宁德核电正积极推进宁德核电二期工程的5、6 号机组的建设,二期项目将采用国内首批核准的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技术路线,未来,也将谱写更多核电高质量发展“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