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报道

塞罕坝与祁连山,“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字体[大] [中] [小]
发表日期:2017年09月03日

最近媒体都在报道的塞罕坝,就是这样一个大美不言的所在,它的景致,丝毫不比朋友圈里的"远方"要差。塞罕坝曾经是水草丰美之地,是清帝"木兰秋狝"的中心围场。清代同治年间开围放垦以后,千里松林逐渐被砍伐殆尽,原本"美丽的高岭"沦至风沙肆虐,北京城恰好在其扬尘范围内。民国时代文人们一谈到北京的春天,总少不了狂风与沙尘,想来不少都是从这里吹来的。

1962年,一支几百人的造林队伍开始进驻塞罕坝的荒漠。他们"先治坡、后置窝",以那个时代特有的战天斗地、吃苦耐劳精神,在荒漠上开始种植绿色。55年来,几代林场人愈挫愈勇,终于把塞罕坝改造成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北京东北方三百多公里外,就有这样一片奇迹般的凝翠之地。但很多老北京人都有感受,曾经困扰京城的沙尘暴,近些年越来越少光顾了,这样的变化背后,就有塞罕坝茫茫林海无言的功绩。当然塞罕坝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此,它在旅游、碳汇、苗木、风电、生态涵养等方面的总价值,已经很难用具体的数字形容。塞罕坝林场从荒到绿的这个创造历程,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塞罕坝的绿色发展之路就像一个标本,印证了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思想的科学性。党的十八大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拓展为"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纳入,无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的重要体现。细循这一理论创新形成的脉络,可以发现它是从坚实的实践中得来的。

多年来,因为片面的政绩观的影响,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大的生态包袱,人民的幸福感大打折扣。涸泽而渔的发展方式不能再继续下去,迫切需要探索一条新的永续发展的道路。早在习近平主政福建时,就开启了福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态保护工程,长汀水土治理将荒漠的红土地,成功改造成山青水秀的生态经济走廊,这被称为"长汀经验"。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县余村考察,听说这个村子停止矿山开发、发展生态旅游时,他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

塞罕坝55年造林植草,最终实现生态与效益双丰收,以实践证明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关系。绿水青山的确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就是惠及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塞罕坝的故事里,可以看到艰苦拼搏、忘我奉献等等优秀时代品质,但其中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功成不必在我"。正是几代塞罕坝人的不断接力,才造就了今天的塞北绿肺。久久为功,自有无言的丰碑。

塞罕坝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之路,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因眼前利益而造成局部生态严重破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正一反两个不同的头条,应该能让很多人明白,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有多么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不再是"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而是令出必行,抓铁有痕。

生态兴则文明兴,这句话看似普通,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塞罕坝的绿色传奇,以最生动的方式诠释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含义。主政一方的人,关心时代走向的人,都应该细心加以体会。

来源:中国文明网